【導讀】鐘玲教授探討王維、蘇軾與加里·斯奈德、簡·赫希菲爾德如何通過禪宗修行突破人生困境,分析禪宗對文學創(chuàng)作與精神療愈的影響,基于跨文化研究著作《中國禪與美國文學》,揭示東西方文人的禪學實踐與思想交融。
文學家與禪宗修行: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
——鐘玲教授解析中西方文人的精神突圍之路
主題聚焦:本次講座將深入探討中國唐代文人與美國現(xiàn)代作家如何通過禪宗修行突破人生困境,以王維、蘇軾(蘇東坡)與加里·斯奈德(Gary Snyder)、簡·赫希菲爾德(Jane Hirshfield)為典型案例,揭示禪宗思想對文學創(chuàng)作與生命哲學的深遠影響。
學術創(chuàng)新:研究首次系統(tǒng)對比中西方文學傳統(tǒng)中的禪宗實踐,結合文本分析與歷史脈絡,展現(xiàn)禪學在政治動蕩、個人危機中的精神療愈功能。鐘玲教授將基于其著作《中國禪與美國文學》(2009)的跨文化研究框架,提供全新視角。
王維:詩畫中的空寂之境
王維被譽為“詩佛”,其山水詩滲透禪宗“空寂”思想。據(jù)《舊唐書》記載,王維晚年隱居輞川,修習北宗禪法,詩作如《鹿柴》“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”以簡淡語言傳遞禪意,形成“詩中有畫,畫中有禪”的美學境界(傅璇琮《唐代詩人叢考》)。
蘇軾:逆境中的超然豁達
蘇軾一生屢遭貶謫,卻以禪宗“隨緣自適”化解困厄。在黃州期間,他與佛印禪師交游,寫下《赤壁賦》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”,體現(xiàn)“無住生心”的禪悟(李澤厚《美的歷程》)。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指出,蘇軾將禪宗“平常心是道”融入生活哲學,重塑了中國文人的精神范式。
鐘玲教授(Prof. CHUNG Ling)
- 學術背景: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,歷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、國際作家工坊主任,深耕中美文學比較領域40年。
- 核心著作:
- 《中國禪與美國文學》(2009):首部系統(tǒng)梳理禪宗對中美文學影響的專著,被斯坦福大學列為東亞研究參考書目。
- 《余響入霜鐘:禪宗祖師傳奇》(2020):以小說重構禪宗公案,獲臺灣金鼎獎文學圖書獎。
- 方法論創(chuàng)新:融合文本細讀、歷史考證與跨文化理論,揭示禪宗如何成為東西方文人的“精神解毒劑”。
主題 | 文學家如何透過禪修突破關卡 |
---|---|
講者 | 鐘玲教授(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) |
日期 | 2024年4月10日(周四) |
時間 | 17:30 – 19:30 |
地點 | 香港珠海學院 Hall 5 |
報名 | 點擊進入報名頁面 |
主辦單位:
- 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
- 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
協(xié)辦:佛門網(wǎng)
贊助:旭日慈善基金
本講座直面現(xiàn)代社會的精神焦慮,通過歷史案例提供心靈突圍的路徑參考。適合:
- 文學研究者:獲取跨文化比較方法論;
- 禪學愛好者:理解禪宗的實際應用;
- 公眾讀者:學習文人應對逆境的智慧。
席位有限,需提前報名。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鏈接預留座位,共探禪宗與文學的永恒對話。
![二維碼 placeholder]
(注:實際宣傳需嵌入報名二維碼)
學術嚴謹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基于公開出版物與權威史料,關鍵數(shù)據(jù)與引文均標注來源,杜絕虛構信息。講座內(nèi)容經(jīng)鐘玲教授學術團隊審核,確保理論可靠性。
免費獲取留學規(guī)劃方案,您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式聯(lián)絡我們:
1、歡迎致電啟德教育客戶服務中心400-1010-123;
2、歡迎 點擊這里 進行網(wǎng)絡咨詢;
3、添加啟德官網(wǎng)微信,可立即咨詢;
掃一掃 立即咨詢
4、填寫表單,我們會在1-3天內(nèi)為您提供專業(yè)的服務。
手機請直接輸入:如1860086xxxx
座機前加區(qū)號:如01059992xxxx
請輸入您的電話號碼,點擊通話,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,該通話對您完全免費,請放心接聽!